界面新闻记者 | 陈靖
(资料图片)
界面新闻编辑 |
近日,创业板融资额最大的拟IPO企业惠科股份主动撤回上市申请。
据Wind金融终端显示,截至7月31日,今年来IPO终止企业145家,其中12家审核不通过终止,133家主动撤回。
在主动撤回原因方面,监管层在问询函中重要对公司的财务抗风险能力进行问询和考察。界面新闻记者通过整理后发现,今年133家主动撤回的拟IPO企业中,超60家存在财务方面抗风险能力较弱的情况,占比近五成。
深交所8月4日发布公告称,2023年8月2日,惠科股份及其保荐人申请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根据有关规定,深交所决定终止对惠科股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审核。8月5日,目前创业板的审核正式终止。
此外,近日各大交易所也频繁出现IPO企业主动撤回现象。7月31日,上交所网站发布了关于赛特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科创板股票发行注册程序终止通知书。公告称,证监会收到拟科创板上市企业赛特斯和保荐机构主动要求撤回注册申请文件,依据规定决定终止公司发行注册程序。
同日,深交所公告称,证监会收到山东晶导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保荐机构主动要求撤回注册申请文件,依据规定决定终止公司发行注册程序。
与此同时,北交所也于近期发布公告称于2021年6月21日受理了青岛积成提交的公开发行相关申请文件,并按照规定进行了审核。7月24日,青岛积成向北交所提交了相关申请,要求撤回IPO申请文件。北交所决定终止该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的审核。
Wind金融终端显示,从133家主动撤回的时间分布情况来看,一月份有25家,二月份17家,三月份主动撤回数增至31家,4月份为8家,5月仅5家, 6月份主动撤回数量增至20家,7月份主动撤回数量27家。
从行业分布来看,这133家主动撤回企业分布在28个行业,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布数量最多,有26家主动撤回;其次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医药制造业以及专用设备制造业,各有13家主动撤回;紧随其后的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10家主动撤回。
从保荐机构情况来看,中信证券主动撤回数量最多,有14家,占比9.59%;其次是海通证券,有13家,占比8.90%;民生证券位居第三,有11家主动撤回,占比7.53%。
此外,招商证券、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国金证券、中信建投、安信证券、华泰联合、国信证券均有5家以上主动撤回企业,占比为3%到6%之间。
与此同时,今年133家撤回的企业中,有53家企业已回复二轮及以上问询,从其最后一次问询的问题来看,53家企业共被问及的主要问询问题包括:行业与业务、客户与供应商、毛利率、主营业务收入、应收帐款、存货、资金流水核查、募投、期间费用、销售模式、创业板定位。
华东一资深保代告诉界面新闻,在拟IPO期间,除了可能转板的公司,主动撤单的企业通常存在一定短板,且所遇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妥善解决,因而公司与保荐人会选择暂时不登陆资本市场。
“但也有部分公司是在行业景气度和经营形势发生变化后,综合考虑撤回了材料。”他补充道。
“全面注册制下严把‘入口关’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广西大学副校长、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
他指出:“首先,严把IPO门槛可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防范滥竽充数不良企业的涌入,提高资本市场整体质量。其次,严格的审核标准可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降低投资风险,提高市场的公信力。最后,严把‘入口关’也可以促进市场秩序的规范化,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