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显元,1965年生,从警38年,曾经在衢州市公安局做过法医,如今是衢州市看守所的一名的医务民警。
(相关资料图)
对收押入所的嫌疑人例行体检、对突发疾病的在押人员进行诊治、给情绪不稳定的“病人”做心理疏导……王显元几乎是身兼数职,既是民警又是医生,还是心理咨询师,工作忙碌而充实。
将救人作为本能
由于看守所收押嫌疑人不分昼夜,所以医务民警也需要24小时待命,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每天天未亮,他们便要开始一天的忙碌,诊治工作小到牙痛、口腔溃疡,大到糖尿病、冠心病等各种病症,都是他们工作的范畴。
“医生听到请回答!四监区李某突发疾病!”王显元正在食堂吃饭,对讲机里突然响起求助。来不及多想,王显元放下碗筷直冲监区。他已经不记得自己救了多少人,消除了多少重大隐患,对于类似的突发情况,早已习以为常。
春风化雨 解决心理问题
今年5月,一名在押人员因一审判决结果与其心理预期有差距,一时不能接受。王显元全面了解情况后,抓住其主要的心理问题,更多地从家庭孩子角度入手耐心教育,纵向类比历经磨难的一些历史名人,细心劝导,逐渐缓解其心理压力,稳定其情绪。
最终,在押人员认识到因为自己的犯罪行为,给家人带来的伤害和困难,学会了争取权利诉求的正确途径。“一审判决时,有些在押人员往往因为判决结果和心理预期有差距而接受不了,医者仁心,我会尽力帮他们疏导开解,避免出现较大的心理问题。”王显元如是说。
治病寻根 治心为上
“在押人员刚入看守所和接到一审判决时,是情绪波动最大、思想最不稳定的两个阶段。”工作中,王显元发现很多在押人员来医务室看病时,往往不是真的身体有疾病,而是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导致他们认为自己生了病。
王显元时刻坚持以证据意识、责任意识为准则,仔细完善更新在押人员的病例台账,时刻掌握他们的点滴变化,确保事后随时可调取、可查证。“20岁时,我就选择了这个职业,不管是危险还是辛苦,从天宁寺(衢州市看守所旧址)到毛家岭,我都没有动过想要转行的念头,一身警服,一生荣耀。”王显元说,“看守所医务工作要忍得住辛苦,熬得过孤独,才能慢慢‘拨云见日’”。
这注定是一份平凡却又不简单的工作,也是王显元一生坚守的从警承诺。年年岁岁,点点滴滴,在这里,始终延续着的依旧是一个关于“平等”“尊重”“关爱”的警察故事。
关键词: